19831993学校歌谣的黄金时代

2019-11-30 16:53:43  阅读:1678+ 作者:责任编辑NO。魏云龙0298
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群众号“文娱硬糖”(ID:yuleyingtang),作者:谢明宏,修改:李春晖,原标题:《学校歌谣,消失在那年》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
继《大约在冬季》后,《终身有你》也来了。金曲电影已不新鲜,却是学校歌谣,他不提,我都快忘了。

歌谣界曾有一个传言,那便是:李健脱离水木年华后,再也没唱过《终身有你》。而时隔多年被问到和卢庚戌的联系,李健也只说:“没什么恩怨”。

今天在台下大喊“健哥”,并把他当段子手赏玩的年青歌迷,大多是从《传奇》开端入坑的。而那个穿戴白T恤,插着手靠着爬山虎的李健,注定成为后来的李健必需求“跳离”的部分。

跳离学校歌谣的文明圈子和商业窘境,才干成为绝无仅有的李健。世纪之交,水木年华曾为学校歌谣发明过回光返照一般的奇观。但当他们重拾学校歌谣,自己其实现已离学校很远。

学校歌流言学校事,可一个音乐人不可能永久呆在象牙塔里。发自内心源于日子的创造,和为赋新词的命题作文,究竟不是一码事。所以在最窘迫的时期,李健出了一张名为《音乐傲骨》的专辑。把傲骨放在明面上,八成是有点大材小用的气性了。这份气性和才情,究竟等来了一年后春晚上的王菲。

时至今日,咱们依然能够说李健的脱离,带走了学校歌谣仅剩的三分才华。余后的学校歌谣,成了死鱼眼球一般的暗淡存在。

这个决议冥冥中有天意,人到中年的李健假如还唱着《终身有你》上《歌手》,八成只会成为唱着《同桌的你》的老狼一般的icon了。

不是说icon欠好,而是现在的听众也变了。咱们爱《南山南》《成都》《董小姐》这些爆款歌谣,而它们与“学校”毫无联系,倒与“社会”志同道合。百褶裙上的栀子花,香不过陌生人给的“一支兰州”。多少人倾慕的年青容颜,美不过野马奔跑的草原。

歌谣已死,误传多年,但真实死透的只要“学校歌谣”。新歌谣、伪歌谣、城市歌谣、独立歌谣、转基因歌谣,这些名词没有人具有终究解释权。学校,已不是当年的学校,孕育不了单纯的学校歌谣了。

尽管草坪上仍有男生在弹吉他,但你竖耳听去是《绿色》《芒种》《野狼Disco》。学校歌谣嘛,大约只能用来回想杀,让它们在大荧幕上自唱哀歌以作祭。

80年,玉面学霸的春天

高晓松曾说:“无法描绘出那个年代的切当容貌,只记住那些书包里的诗集,四周充溢才情和风情,骠悍和温暖”。说这话的时分,他既没有大折扇,脸盘也只要现在的一半。

当年具有“优先交配权”的,是会弹吉他的闷骚学霸。大学学校里,50块的二手红棉,海子的诗篇,罗大佑、崔健的音乐卡带,它们混合着芳华期的荷尔蒙一同烦躁,化作青涩幼嫩的吟唱,牢牢霸占了姑娘们的目光。

宋柯的《日晷》,原本是刊登在清华校刊上的一首诗,谱上旋律后传唱度颇高。随后的《一走了之》,作为结业晚会的保存曲目,风景程度堪比校歌。宋柯敏捷成了可复制粘贴的模板,大批不甘落后的理工男纷繁拿起吉他,走上文青路途,学弟高晓松就在其间。

高晓松和老狼,组建了内地首支大学生乐队“青铜器”。尽管寿数不长,但风格却是狂野重金属。1991年,高晓松在清华西阶教室唱完歌后,冲到第一排,抱着他从厦门带来的女友亲了一口。

这是清华第一次初具规模的会演,后来能在学校歌谣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,都在这场会演全部现身。

同一时期的北大,学校里最文艺的学生都会集在吉他协会。而让人猜不到的是,协会的建立者是后来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。

很快,学校围墙成为通往自在的阻止,串校“查琴”成了高校草坪battle的重头戏。假如细究,北大那时的学校歌谣气氛, 乃至胜于高晓松等人为代表的清华。但北大的歌谣并没有被深化发掘,那张《没有围墙的学校》,在商业成就上和《学校歌谣》肯定没可比性。

理查德·罗杰斯说:“一首歌便是它的年代的声响。”80年代的学校歌谣和摇滚相同,是在特定的文明环境中孕育的。其时的大学生,对文学与艺术有着激烈的创造热心。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,诗人与歌谣歌手成为青年偶像的两大高产区。

而学校歌谣和摇滚之间,也有着隐秘传承:有自主创造和吉他,有一群原本玩摇滚后来转向歌谣的人。一动一静之间,一起代表着那个年代关于发声的巴望, 也一起面临着崎岖的命运。我国摇滚倒下来, 还有学校歌谣,但学校歌谣能站多久?

回过头来, 80年代摇滚和歌谣的确影响深远。但在商业体现上,相同一地鸡毛,乌烟瘴气。来势汹汹,稍纵即逝,铩羽而归,殊途同路。

尤有兴味的是,三十年后还有《乐队的夏天》等综艺为摇滚“还魂”。学校歌谣的衰颓,那是连上香的人都没有。

90年,草坪音乐出学校

1993年, 黄小茂在专辑案牍写下“学校歌谣”四个字的时分,绝没想到它们会成为充溢年代感的词。

其时在大地唱片公司任企划部主任的他,仅仅想收集一些原创造品, 趁便思念一下芳华。《学校歌谣Ⅰ》的一炮而红,让学校歌谣从一个名词, 变成一股风潮。《同桌的你》传遍街头巷尾, 《芳华》的哀愁至今回响,《睡在我上铺的兄弟》成为一代人的一起回想。

同桌、橡皮、那个多愁善感的女生、那封丢在风里的情书,高晓松用极端精准的白描勾勒出年少时懵懂的爱情,让整个90年代初的听众,堕入浓浓的思念。现在看来,这些过于直白的歌词,如同无法承当学校歌谣的高光时刻。

不过《睡在我上铺的兄弟》的“分烟抽”和“猜硬币”,极大程度地保存了详细的日子印象。学校歌谣的歌词,做到了陈望道在《修辞学发凡》里说的:“积极地使用中介上全部一切的理性要素,使言语的含义带有体会性详细性。”这如同能够破解“如同我也能写,但感觉便是不对”的学校歌谣创造之迷。

尔后,老狼、高晓松又与脱离大地唱片的黄小茂协作,宣布《恋恋风尘》。但是,学校歌谣的全体开展已从鼎盛时期逐步下滑。1995年,是唱片界公认的学校歌谣“大裂谷”。

首先是,学校歌谣与商业元素的“内核对立”。《学校歌谣Ⅰ》一会儿卖出去60万张,这次误打误撞的策划把“象牙塔著作”带到群众面前,包装成了添补商场空白的爆款。商业引诱,让“学校歌谣”这块金字招牌被重复借用,无视版权的歌谣拼盘层出不穷。

一片膏壤的想象力,很快被不加控制的开发者浪费殆尽。大地唱片的《学校歌谣》的Ⅱ和Ⅲ,没有了水花。这其实很挖苦,学校歌谣原本排挤商业,却由于这份“狷介”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;终究又由于商场的乱序而不知所措,让仓促建立起来的形式付之东流。

其次是,1994年的高校并轨收费,严峻分裂了学校歌谣的创造根基。高校收费,把大学生从象牙塔里“拖拽”出来。而扩招和工作压力,让他们被逼将注意力搬运到学业和社会实践。

此前的大学生们,在走上国家分配的工作岗位之前,有底气说“人世值得”,有满足的时刻伤春悲秋。他们写歌谣,相似古人吟诗作赋。只不过他们并非雪满弓刀的英豪,更像花前月下的士大夫。

而当咱们批判学校歌谣创造乏力时,如同忘了是担负生计压力的大学生们早已“被阉割了兴致”。

00年,白衣胜雪终不再

1996年,高晓松和宋柯的麦田音乐建立,推出的第一张专辑是高晓松的《芳华无悔》。傍边录入的《好风长吟》《B小调雨后》《芳华无悔》《白衣飘飘的年代》满是得意之作。

与80年代的热心奔放不同,这一时期的学校歌谣陡添老气悲惨。90年代初,海子、戈麦、顾城等诗人相继自杀,折射出产品浪潮的冲击下,个别价值与年代规训的严重联系。

《白衣飘飘的年代》、《月亮》、《回声》这三首组曲,创造于高晓松惊闻顾城死讯后,具有激烈的祭拜意味。他写道:“死去的人是美好的,而咱们还要持续在这个诙谐得令人失望的世界上坐着,在黑夜里为一张赖以糊口的唱片编撰案牍。”

“诗人陨落”是学校歌谣衰亡的信号。这时一个名叫朴树的青年呈现了,他扛着吉他跑到高晓松面前,又给了对方一次期望。

1999年,在高晓松的推进下,朴树的《我2000年》和叶蓓的《纯真年代》面世。但随着商场的敞开和多元化,这两张业界饱尝赞誉的专辑,没能带领学校歌谣收复失地。

2000年,卢庚戌自费录制了专辑《未来的未来》,成为学校歌谣最终的寓言。尔后,那些标志着芳华和愿望的学校歌手,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界。到徐晓峰进华纳的时分,卖得最好的朴树也就只要80万张。

构成鲜明对比的,是流行音乐碟片的“黄金年代”。动辄百万+的出售,把学校歌谣远远地甩在了死后。台乐的侵略,大陆乐坛的兴起,争奇斗艳。仅仅,这热烈不再归于学校歌谣。

学校歌谣从前是自我发声的奇观故事,但这个故事里边,能发出声响的那些人,究竟仅仅少量。他们是那个年代的精英,爱惜而且善用把握的前锋话语权。这种文明自觉并没有被商业化彻底分裂,仅仅在互联网冲击下土崩瓦解了。

现在的歌谣音乐人,都受过学校歌谣和我国摇滚的熏陶。他们清楚,学校歌谣就在从前的方位上,这可能是“学校歌谣”对“歌谣”最重要的影响。而最不重要的影响是,今世歌谣里已没有了“学校”。

南边大雪,北方艳阳,安河桥下,玉林止境。这些虚无的概念,只能用来安放今世人无处安放的焦虑,再也没有那个年代的漂泊气质。

而咱们对歌谣歌手唱功的不以为然,或许更多的是对“言之无物”的愤恨搬运。在90年代,当你满足真挚,没多少人去苛求音准。

或许,这个年代不再需求温婉和宛转,一切的怀旧和回想仅仅剩余的自恋。就像《百年孤独》里说的:“曩昔都是假的,回想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。”

关于真实含义上的“学校歌谣”,稍纵即逝是最好的结局。

封面图来自pexels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